投資台灣3大方案 突破2.17兆新台幣  20240214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維強/專題報導】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突破二·一七兆新台幣,創造一四·八萬個就業機會,經濟部指出無論是本國台商或是國際外商,對台灣投資環境都持續保持信心,

經濟部指出,二○一六年來外商投資金額倍增,突破二·三兆新台幣,同時台股加權指數也反映全球投資人對台灣信心,七年多來,台股不僅是亞股中漲幅最高,也從二○一六年的八千多點,翻倍成長到近一萬八千點。

經濟部表示,在疫情最嚴重的二○二○年時,台灣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維持經濟逆勢成長的國家,更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中的第一。同時,台灣以出口為經濟成長主力,近年出口金額快速成長,二○二二年為史上新高,較二○一六年成長七成。二○二三年出口雖受全球景氣影響,但仍是史上第三,也創下唯一一次達到連三年四千三百億美元的歷史紀錄。

檢視相關出口金額,以二○二二年為比較基準,台灣對新南向國家出口成長超過六成,對歐洲出口成長超過五成,對美國出口成長超過百分之一百二十,也在中國內需轉弱、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經濟發展趨緩的時刻,有效分散風險,維持穩健成長。

二○一六年我國GDP從一七·六兆成長到二○二三年的超過二十三兆元,成長超過三成。七年來平均經濟成長率三·四%,不僅高於全球平均,也較二○○八至二○一五的二·九%更佳。

經濟部指出,台灣GDP規模大幅增長,且持續推動全球布局分散風險,近年各國電業皆受衝擊,我國為因應國際燃料價格漲勢,台電在第一線扮演「消波塊」角色,為國家擋住全球性的輸入性通膨海嘯。以二○二三年十二月最新CPI比較,我國為二·七一%,低於新加坡三·六%、南韓三·二%、美國三·一%及日本二·八%等主要國家。

去年我製造業生產指數八五·五六,年減一二·八八%。經濟部指出,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持續推展,加上農曆年前備貨效應,有助於提升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惟全球終端需求仍顯疲軟,以及美中科技爭端、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等不確定因素干擾,加上紅海衝突恐衝擊全球供應鏈,後續發展需密切關注並審慎因應。

傳統產業中,因全球景氣疲弱,終端需求仍未明顯回升,業者設備投資保守觀望,致機械設備業二○二三年年減一一·三一%、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減三·六九%;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一·二七%,主因大型貨車需求趨緩,加以全地形沙灘車及曳引車等訂單縮減,惟電動轎車需求持續成長,抵銷部分減幅;基本金屬業則因部分客戶回補庫存,加上上年同月產線歲修,比較基數偏低,年增四·八三%。

去年十二月我工業生產指數九○·四○,較上月減少二·三七%,其中製造業減少二·七七%;經季節調整後,工業生產減少二·二九%,製造業減少二·一八%。與上年同月比較,工業生產減少三·九九%,其中製造業減少四·一九%,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減少八·○八%,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增加○·五二%,用水供應業減少五·六一%。

與上季及上年同季比較,一一二年第四季工業生產指數九一·七八,較上季增加三·六四%,其中製造業增加四·四四%;與上年同季比較,工業生產減少二·七七%,其中製造業減少二·七○%。

電子零組件業年減四·三一%,主因終端電子產品消費動能仍顯疲弱,供應鏈庫存持續調整,致晶圓代工、IC 載板、構裝IC等產量持續下滑,惟IC設計因新品推出及上年同月比較基數較低而呈現增產,抵銷部分減幅。一一二年全年較上年減少一七·三九%。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減一·八八%,主因全球經濟成長平緩,終端產品需求疲軟,廠商訂單縮減,致工業電腦、通訊傳播設備、半導體檢測設備及零組件、其他電腦週邊設備及零組件等生產下滑,惟伺服器、行動裝置鏡頭等續呈增產,抵銷部分減幅。

台灣新生報航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