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型船舶損失數量 近12年最低
20230602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Allianz Global Corporate & Specialty SE的「二○二三年安全與航運評論」內容顯示,航運業去年報告大型船舶損失數量是近十二年最低的。
這份報告指出,全球二○二二年共損失船舶三十八艘,較二○二一年大幅減少三分之一以上。以全球區域分析,南海地區總損失數量最多,而英倫三島的航運事故最多。
這份報告也指出,火災事件引起外界極大關注,船舶火災事件超過二百起,是近十年以來的最高數字。電動汽車與電池供電貨物的運輸導入新的火災風險,尤其是考慮到鋰離子電池的易燃性,更大的船舶及危險貨物的錯誤申報,可能是造成火災事故的原因。
另一個影響航運的安全問題來自影子油輪船隊的成長,這是由於與石油相關的制裁而出現的。據估計,這支船隊由多達六百艘以較低維護標準營運的舊船所組成,存在安全與環境風險。
全球負責人Rahul Khanna船長說明,航運損失已降至十二年來年度研究歷史上的最低水準,這反映出安全計畫、培訓、船舶設計、法規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積極正面影響。
Khanna船長進一步分析,儘管這項結果值得可喜,但俄烏戰爭一年多後,影子油輪船隊的成長對船東、船員與保險公司構成挑戰。如果航運業要從船舶效率中受益,就必須解決消防安全與危險貨物錯誤申報問題。
Khanna船長認為,通貨膨脹正在推高船體、機械與貨物索賠的成本,儘管航運業脫碳工作正獲得進展,但仍是至今為止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經濟壓力可能對航運公司策略及其他安全措施的重要投資;其次通貨膨脹,航運業面臨索賠成本增加的問題,這些成本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影響該行業脫碳努力與安全措施,危及對可持續策略。
報告顯示,脫碳仍是航運業面臨最重大挑戰,因為航運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排放量的三%,航運業正積極探索各種解決方案,包括採用液化天然氣等節能燃料及生物燃料、甲醇、氨與氫等替代燃料,而向零碳航運過渡需大量投資與協同合作努力。
Khanna船長指出,現階段經濟壓力也重新浮出水面,因為貨櫃航運在疫情大流行後,經過一段時期榮景後,運費下降。現在這種情況及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是否會影響維護與風險管理預算,進而導致機械損壞事件增加,是非常重要的課題。而大宗商品價格、勞動力成本上漲與供應鏈中斷,帶動保險索賠成本上升,例如鋼鐵價格是船體索賠的關鍵部分,在疫情大流行後飆升,導致維修成本上升,獲得替換零件變得更具挑戰性,致使維修週期更長,而勞動力短缺無形中也增加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