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務公司24小時港口智慧監測設備 升級 20220606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為提升港區環境監測品質,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港務公司)運用物聯網技術,於七大國際商港規劃建置一百五十處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全天廿四小時監控港區空氣品質,藉由即時掌握空氣品質,主動進行港區作業調整及污染防治措施改善,並評估改善前後成效,未來將透過大數據分析,預測港區一週空氣品質變化,有效安排調度碼頭作業,減少貨物裝卸作業對市區之衝擊。

港務公司指出,透過港區多項改善措施,去(一一○)年整體減碳量達八萬九千八百八十二公噸,相當於二百三十一座大安森林公園年碳吸附量,另細懸浮微粒(PM2.5)減量四點四十一點五公噸,二氧化硫(SO2)減量七千九百五十點一公噸,減量成果顯著。

港務公司表示,港區空氣污染來源主要來自船舶、運輸車輛及裝卸作業,該公司為掌握港區環境品質,持續辦理港區環境監測工作,在七大國際商港共設置七十二處水質測點、五十九處空氣品質測點及四十八處噪音測點,今(一一一)年更運用物聯網技術,增加設置一百五十處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全天候即時監控港區空氣品質變化,可監測溫度、濕度、細懸浮微粒(PM10、PM2.5)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等,並發展智慧化預警系統,如遇到監測異常情況,立即通報港口作業人員快速掌握污染來源,同時藉由大數據分析,整合港區域監測數據,分析污染熱點區域及好發時段,加強可疑污染來源追查。

港務公司說明,今年將於七大國際商港完成一百五十處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建置作業,設置地點以散雜貨裝卸作業區、港區主要交通要道及鄰近市區周界優先考量,並以間隔一百到三百公尺方式密集設置。

港務公司七大國際商港自一○六年全部取得生態港認證,並持續辦理認證複評至今,其中空氣品質均為各港口重要環境議題,顯見空氣品質改善刻不容緩。

港區空氣污染來源,例如船舶、運輸車輛及裝卸作業,在船舶空污改善部分,臺灣港群陸續推動「船舶減速」、「船舶使用低硫燃油」及「擴大岸電設施使用」等減量改善措施;在運輸車輛部分則透過「港區聯外交通系統」完善建置、「自動化門哨系統」設置,減少運輸車輛停等時間及怠速所產生的空污排放;在裝卸作業部分,則透過港區作業機具電力化、設置自動化密閉式裝卸設施及汰換為密閉式裝卸設備等作為減少逸散揚塵。

台灣新生報航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