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航運論壇 謝志堅主講臺灣航運產業發展之回顧與前瞻 20211111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見圖,周家仰攝)昨天於「前瞻航運」論壇,以「臺灣航運產業發展之回顧與前瞻」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在貨櫃航運環境部分,謝志堅指出,二○一九年前三季美國從中國進口櫃量減少十三點四%,而從其他國家進口櫃量均增加,尤其越南增加三十四點九%,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目前成員國共十一國,生產總額達十一兆美元,約占全球十三點一%GDP,後續英、美是否加入值得觀察;在策略聯盟部分,2M聯盟、OCEAN Alliance及THE Alliance將分別於二○二五年、二○二七年及二○三○年屆期,屆期後航商重組意向,加上BER(Block Exemption Regulation)未來是否展延,都將影響航商未來獲利與聯盟重組決策。
在航商響應環保策略部分,謝志堅表示,臺灣貨櫃航商目前尚未訂造雙燃料船舶,後續要觀察傳統燃油使用率是否逐年遞減,是否會影響碳排放,他認為,我國政府應出來督促,而非完全交給國際海事組織(IMO)。
談到「港口吞吐量成長」,謝志堅以二○二○年全球前十大港口分析,他認為除新加坡因地理位置優越外,前十大港口幾乎都要靠進出口,而非依賴轉口。他指出,近二十年來高雄港轉口實櫃比例皆高於進出口實櫃比例,二○一六年以後雖然進出口實櫃比例逐漸成長,然轉口櫃比例仍占大宗。
要提升高雄港吞吐量,他分析,臺商因承受美中貿易戰、疫情、中國限電政策等因素,為確保供貨穩定,可能考慮提開中國;其次若能加入區域經濟組織,減少關稅負擔,也許能吸引臺商工廠回流,提升高雄港進出口量,以穩定高雄港競爭力。
對於高雄港碼頭未來規劃,他認為,待高雄港第六、第七貨櫃中心聯外道路完善,考慮將第二、第三貨櫃中心遷至第六、第七貨櫃中心,以提升高雄港運能。
謝志堅建議政府,鼓勵臺灣航商投資或擁有專用碼頭,以高雄港為轉口基地,節省航商母船及接駁船(feeder)的轉船成本,同時推動合理方案,吸引更多外國航商轉船至高雄港,增加港口轉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