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製造業希望減少對單一國家依賴 20210903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引述,諮詢公司Kearney調查顯示,有五十二%美國製造業高層主管已開始在美國購買更多物資,藉以因應疫情所造成的供應鏈中斷,有四十七%的受訪者將減少對單一國家供應或工廠的依賴,四十一%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希望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這項調查指出,COVID―19疫情引發的供應鏈問題,將航運成本推升至新高點,再加上越來越長的延誤時間,已讓越來越多歐美企業開始思考撤出中國大陸,縮短供應鏈將生產線轉移到更近的地點。隨著中、美關係陷入緊張,政治效應也開始蔓延到經濟領域,越來越多的西方企業擔心過於依賴中國大陸生產,疫情更使全球產業供應鏈被迫停擺,運價與原物料價格飆升雪上加霜,也削減許多企業的高額獲利,影響所及,西方企業開始認真思考從中國大陸撤資的可能性。

調查直指供應鏈陷入僵局主因有三:一、供應價格上揚,疫情導致運費價格上揚、港口超載、船舶、火車、貨車全都面臨短缺;二、企業也擔心捲入美中貿易戰;三、自去年三月疫情爆發,世界各國紛紛採取封鎖政策,居家辦公帶來民眾瘋狂消費需求,企業接獲大量無法滿足的訂單。

德魯里(Drewry)世界貨櫃指數顯示,截至八月廿六日,一個四十英呎貨櫃在主要越洋航線上的加權平均運價上漲二點一%,達到九千八百一十八美元的創紀錄高點。企業為因應不斷上升的運輸成本及原物料價格,只好宣布提升價格。美國一家玩具生產商預計,今年海運費用平均將較去年高出四倍。

這家玩具生產商表示,除商品價格提高,企業更要為貨運延誤做好準備,全球供應鏈的壓力不能緩解,預計短期內也無法改善。

也有分析師認為,對西方企業撤資中國大陸十分複雜且代價高昂,中國大陸最大優勢即低成本,加上供應商聚落已成形,工廠可輕鬆取得所需零件。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最近發表報告指出,全球供應鏈中斷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有時往往持續一個月或更久時間,假使生產被打亂一百天,就可能衝擊部分產業將近一年的收入。

台灣新生報航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