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減排新措施遭航運業批評 20201201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

【記者周家仰/台北報導】根據英國航運相關單位表示,國際海事組織(IMO)針對溫室氣體排放(GHG)的新措施,遭到航運業界的廣泛批評,因為這些措施可能會減緩效率較老舊船舶的拆除速度,無法加速全球船隊更新。

消息指出,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75)第七十五屆會議批准MARPOL附則VI的修正案。該修正案預計將於明(二○二一)年六月MEPC 76通過,二○二三年一月一日生效。修正案中涉及現有能效船舶指數(EEXI),營運碳強度指標(CII),其中包括評級方案(A至E)及具有強制性內容,批准及後續審核的增強型SEEMP。

據悉,EEXI將對所有現有船舶,施加相當於能源效率設計指數(EEDI)第二或第三階段要求,主要作為一次性認證,最晚將於二○二三年一月一日或之後,將對EEXI進行驗證,並頒發新的能效證書,屆時所有五千GT以上的貨船及客船都需要計算CII,以獲得A至E的年度評級,評級將在二○三○年越趨於嚴格。對連續三年達到D級或在一年內達到E級的船舶,需要制定改善措施計畫作為SEEMP的一部分,並獲得批准。

此外,在二○二三年一月一日之前,所有四百GT以上的船都需要擁有批准的SEEMP,且SEEMP的實施將受到審核。對於五千GT以上的船舶,SEEMP包括強制性內容,例如如何實現CII目標的實施計畫。

對此,Marine Benchmark董事Torbjorn Rydbergh認為,新船交付量低,潛在需求反彈及船隊老化的因素,顯示航運業無法在二○三○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絕對減少。

Marine Benchmark總裁兼首席執行長Nikolas P. Tsakos最近表示,油輪業也面臨類似情況。他認為,訂單枯燥無味對市場是有好處的,船東不願訂購新船的主因之一是對當下推進技術的困惑,而這正符合日益嚴格的環境法規。

據波羅的海航運公會(BIMCO)數據顯示,今年成品油輪船隊將成長二點五%,低於去年國際海事組織(IMO)二○二○年之前預估訂購量的四點七%。成品油輪交付量很低,截至目前為止已交付約四百七十萬載重噸(DWT),意味成品油輪市場可望實現自二○○二年以來的最低交付量;而原油油輪交付量也從過去幾年的高點下降,到目前為止已交付一千六百二十萬載重噸(DWT),而拆除量為一百一十萬載重噸(DWT),今年初到現在船隊成長率為三點一%。預計全年船隊成長率為三點五%。

台灣新生報航運網